據了解,液位計技術是目前儀器儀表行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,只有極精密的液位計才能制造出應用設備。以前國產液位計只能造普通設備,對精度要求極高的液位計產品就必須使用進口產業,而現在國產液位計也可以達到這一技術要求了。我國是 消費大國、制造大國,同時也是進口大國,而國產液位計產業以利潤只有5%左右的中低端機床為主,進口的 液位計產業利潤則高達30%~40%。目前我國 液位計市場進口產品占95%,我國為此每年需要花費100億美元。目前,據統計我國固定資產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功能部件生產企業有70多家,占全部生產企業的10%以下。一是從研究院所、大專院校以技術支撐發展而來的企業,可稱為“院所型”。這些企業的特點是:有一定技術基礎和人才基礎,有多項技術的發展潛力,但生產手段較弱,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產業規模,在成本、營銷、服務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;二是從主機廠逐步“獨立”、“分離”出來的以生產某種功能部件為主發展起來的企業,可稱之為“主廠型”。這些液位計生產企業在生產能力、工藝水平和使用經驗上都可以適應市場需求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規模,但由于其與原主機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在競爭中往往讓用戶產生疑慮,影響其市場開拓,同時,其開發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所以難以形成知名品牌;三是在江浙一帶大量涌現出的民營企業,可稱之為“民企型”。這些企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、單一品種為主。由于競爭激烈,其質量和價格都能滿足中低檔液位計產業的市場需要。雖然這些品種的 液位計產品尚不能制造,還需依賴進口,但在很大程度上,適應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目前發展的總體需求;還有一部分外商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生產部分較高水平的功能部件,但批量較小,且沒有獨立的技術開發能力,難以成為功能部件的主體和主流。